苏州市红十字会官网
微信二维码

当前位置 _ 最新动态

十年风雨路 生命爱相髓

2013年03月07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2013年3月5日下午,在苏州图书馆二楼报告厅,由江苏省红十字会主办、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广电总台承办的《十年风雨路 生命爱相髓》—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建库十周年暨入库数据突破10万人份宣传活动正在举行,来自省内的前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2年至今的捐献者、部分参加供患见面和演出的捐献者及苏州市全体捐献者130多人参加了现场活动。中国红十字会、江苏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团省委、苏州市政府、苏州市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企业代表都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通过一个个感人故事,讲述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生命无损健康的道理。
 
 
 

  即将实现捐献300例

    家住苏州昆山的志愿者姜伟龙是一位工程监理,工作非常繁忙,28号还在赶着把手头的工程做完,准备在3月1日入住苏大附一院,为一个在河北燕京道培医院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就在28日下午4时,江苏省分库接到了来自这家医院医生的电话,说已入舱的患者及其在外面的家属变卦了,不做非血缘的移植了,并签字确认。姜伟龙也就失去了捐献的机会,原本他将成为江苏省第300例捐献者接受有关方面的祝贺,由于对方的放弃,捐献不得不终止。其实,他是很多做好了捐献准备而没能如愿的众多志愿者代表之一,志愿者在和患者高分辨相合后,有20%左右会因为患者的种种原因而不能如愿捐献。尽管没有实现捐献,在活动现场,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还是把一枚博爱奖牌颁发给了姜伟龙,表彰他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勇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爱精神。中国红十字会希望通过颁发这枚奖章,向所有勇敢承诺捐献的志愿者表达敬意,虽然由于对方的原因未能实现捐献,但这些志愿者同样令人尊敬。
 

  十年十万人

  江苏省是中国红十字总会最早列入扩容的省份之一,省红十字会接到任务后,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2002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招募近1万志愿者。十年来,江苏已有入库志愿者10万多人,捐献人数达到299人,位居全国第二,为289位国内患者和10位国(境)外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特别是苏州的杭彬成为大陆首例捐髓给台湾同胞的志愿者,结束了以往只有台湾单向捐往大陆的历史;2012年6月26日,徐医附院护士谭晓洁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血,成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骨髓血干细胞第一人;今年2月4日,常州志愿者孙萌婷成为中华骨髓库“入世”后首位被新西兰患者检索到的捐献者,她也是中国捐向新西兰第一人。历年来,江苏分库几乎囊括了中华骨髓库的所有奖项;2005年,在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全省公众评选的“十大公共服务大奖”中,江苏省分库高票当选;2011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获首届 “江苏慈善奖”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等等。

  苏州人的髓缘

  苏州市红十字会自2003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十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年动员采集血样1000多人,累计1.69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数达72例,以全省15%的入库数完成了全省24%的捐献,在全省各市中遥遥领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数一数二,连续多年荣获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一等奖。这归功于红十字会的大力宣传和工作人员细致热情周到的服务,更源自于苏州市民的浓浓爱心。

  从理论上讲,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为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但从苏州市成功捐献者与入库数来看,为千分之四,不包括因体检、患者原因等不能实现捐献的情况。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苏州文明程度。

  在苏州全市,昆山市红十字会的捐献量最多,达29例。作为一个县级市,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在数量上超过了很多地级市,在全省至全国都是屈指可数,被授予“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贡献奖”。
 

  2003年8月,周建青为浙江的一名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苏州捐髓第一人。他身为一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孩子的父亲,因为有亲身体会,所以当有患者与他配型成功时他没有顾虑地捐献了他的造血干细胞,在他捐献后,他儿子的病也渐渐稳定,神奇地痊愈了,现在已大专毕业,正在求职之中。昆山医院护士周萍,捐献时才22岁,未婚,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十年前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用事实证明捐献无损健康,捐献使他们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付出的快乐。2013年1月21、22日,常熟市路灯养护所所长、党支部书记金志铭在南京先后完成2次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献出总计400毫升的2份造血干细胞悬液,挽救苏州一位白血病患者生命,成为苏州第7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十年来,成功捐献者人数逐渐增加,开始每年三四人,近几年十余人。其中,杭彬、王红艳、韩秀芳3人为台胞捐献。   

  活动现场,场内和场外的志愿者和捐献者一起签名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并发出倡议:全省的适龄青年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挽救生命的征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