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中的常熟红十字分会
2012年04月13日编辑:苏州市红十字会
今年是淞沪抗战八十周年。八十年前,时值国家危亡时刻,为支持十九路军爱国将士守卫国土,常熟红十字分会一批仁人志士“奔走急难、不辞劳瘁”,积极参与了战地救护和战后的疫病救治,为保护兵民生命、服务民族与社会恪尽职责。
1932年(民国2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战争的步伐,制造了武装侵犯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它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又一次军事冲突。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称为淞沪抗战。战争爆发后的2月至5月期间,常熟红十字分会派出救护队2个计23人,至太仓、昆山等附近战区救运灾民来常安置;设立六个收容所,先后收容、救济上海、嘉定、昆山、太仓等地难民534人,战事结束后又全部护送回籍。设在西门内李王宫关帝殿的红十字会临时治疗所先后收治抗日伤兵士262人、平民7人,门诊1641人。
“淞沪抗战”后,县内霍乱流行,病死数十人。常熟红十字分会于城内西弄孝友小学设时疫医院,并于7月12日开诊,先后诊治门诊病人349人,住院204人。同时,分批组派医务人员奔赴东始庄、妙桥、福山、谢桥等地免费注射霍乱预防针6106人次,施送时疫药水28175瓶。疫情平息后,有35名工作人员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嘉奖。
1933年4月,为纪念“淞沪抗战”,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精神,编印了《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民国二十一年纪念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及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将军、第五军张治中将军等均题字勉励。